编者按: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广东省共有7人光荣上榜。10月23日起,南方网、粤学习推出“德耀南粤”系列报道,讲述平凡英雄的不凡故事,汇聚向上的力量。
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明阳村,一座始建于清末民初的老屋静立于村中,这里是革命先辈谭天度的故居。1937年至1939年,谭天度曾以此地为据点,积极投身抗日和革命活动,影响了一批爱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建筑,因一位村民的坚守,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她就是谭惠芳——一位自少年时代起便与故居命运紧密相连的守护者。

谭惠芳出生于1948年,她父亲是革命先辈谭天度的侄子。由于谭天度的子女后辈多居于国外,上世纪50年代,谭惠芳一家自发管理谭天度故居,一守就是70多年。母亲和哥哥去世后,谭惠芳独自接过了守护故居的担子。
1998年,谭天度回乡时曾紧握谭惠芳的手叮嘱:“好好看管这间老屋。”这句话成为她一生的信念。“这句话,哥哥不敢忘,我也不敢忘。”谭惠芳说,“谭天度一身正气。守住他的故居,传承他的优良品格,就是尽一份作为谭氏后人的责任。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但责任不会忘,活一天就要坚守一天。”这份守护情,既是她与母亲、兄长的情感连接,也是出于对先烈的敬仰、出于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的信念。
由于年代久远,谭天度故居因风吹雨打日渐破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故居、重现故居昔日风貌,谭惠芳自费数万元,到肇庆、广西等地收集谭天度相关资料,并向有关部门争取修葺经费,亲力亲为与工人一起熬炼灰油装修墙面。重新修葺的谭天度故居2006年被列入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为了完善故居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谭惠芳再次多方奔走,争取专项资金进行故居的第二次修葺。除了照料200平方米的故居保护范围,谭惠芳还细心地打扫村中通往谭天度故居的小道。

2017年,谭惠芳突然中风住院,这是她第一次长时间离开故居。她一边努力调理身子,一边心心念念着故居的那些事儿。邻居都劝她把担子放下,养好身体,可谭惠芳却不为所动,依然坚守初心与诺言,出院后每隔三五天就打扫故居的房间、院落,让百年老屋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出于对同族叔辈的敬仰,谭惠芳对谭天度的事迹了然于心,多年来义务为党员干部群众讲解数千场次。近年,当地成立了红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谭惠芳主动担任培训老师,常常带领中小学生到谭天度故居参观,引导青少年了解和讲述谭天度的革命故事和爱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她看管着故居的钥匙,每年近万人次到故居参观,她总是不厌其烦、一趟又一趟地负责开门,带游客参观、为游客免费讲解。很多时候,谭惠芳还会坐在故居的小院里,感受着阳光和微风,静静地看着这座老房子。
数十年来,谭惠芳始终怀着对烈士的敬仰,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这座故居,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伟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