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的有关情况。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在会上介绍,去年的第二十六届高交会,深圳发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国内超大型政府会展项目中首开完全市场化先河,得到参展企业以及会展业界的高度认可,通过让企业参展唱主角、得实效,高交会在参展企业中的口碑和影响力都有较大提升,经初步统计,外省市参展企业总体重复参展率超过70%,充分证明了高交会的市场化之路大有可为。
今年的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将继续坚持聚焦市场化理念的核心办展思路,新措施、新特色主要突出在以下四个方面:
服务国家战略,展现“新高度”
本届高交会充分发挥会展平台的资源聚集功能,服务于国家的科技强国战略建设。
▶面向高端芯片的自立自强,华大九天、开源鸿蒙、光明实验室将从设计制造、芯片硬件,到操作系统、联盟生态、应用场景等等展出全产业链案例。
▶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将在全球首次公开推出太空旅游项目。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如面对建筑产业劳动力结构调整,有机器人公司将推出面向建筑施工场景的以喷涂机器人、研磨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施工装备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聚焦高新技术,实现“新突破”
本届高交会将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遴选“高、精、尖”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从数据来看,预计将有近5000家企业携最新的技术、产品与成果参展,实物展品比例预计超过90%,将举办首发首秀和路演推介活动超过60场次,首发、首展展品占比达20%以上,彰显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关注促进交易,创造“新实效”
高交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着力点,就是交易。高交会的促交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本届高交会将借助深圳科创青藤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力争率先落地转化一批高科技、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项目,并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输出“深圳范例”;另一方面,是产品的贸易合作,展会现场将组织数十场产业采购商大会,组织1000余个专业采购团,并根据采购商需求与现场展品匹配度,特别设置了“新能源及储能产业国际采购对接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国际采购对接区”“消费电子国际采购对接区”等多个高效匹配国际采购对接区,通过提供精准联动匹配、专属对接区、组团大巴接送、商务午餐、专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全面推动高科技交流合作和供需交易的达成。
推动区域合作,拓展“新空间”
高交会是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交易的重要平台和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国内区域合作方面,除了有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国内组团参展外,本届高交会还特别关注地级市、县域经济科技创新,首次设立“区域经济科技创新成果专区”,石家庄、昆山、余杭等10余个市县区参展,生动展现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蓬勃图景。
▶在国际区域合作方面,本届高交会为发挥高水平科技合作平台作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增强高交会在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特别设置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题展区,沙特、阿联酋、吉尔吉斯斯坦、阿根廷、韩国、马来西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将发布产业和技术需求,推动与新技术、数字化、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人工智能等中国优势科技创新领域企业建立国际合作关系。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