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对“十四五”时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总体情况进行介绍。
孙德立表示,“十四五”以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取得长足进展,呈现新的面貌。
一是革命文物依法保护不断完善。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加强了对革命文物的保护,把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和伟大建党精神有关的文物保护规定,明确列入其中。全国23个省份、43个市出台了革命文物相关地方性法规。
二是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基本摸清。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2万余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150万余件/套。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一批革命遗址遗迹,并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革命文物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三是革命文物系统保护不断加强。中央部署实施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圆满完成,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抗战文物保护行动等深入推进,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深入开展。重要革命遗址重大险情得以消除,馆藏革命文物保存状况明显改善。
四是革命纪念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革命纪念馆超过3000家,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革命场馆建成开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开馆,革命纪念馆建设质量和展陈水平显著提升。
五是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充分彰显。全国年均举办革命、建设、改革主题展览超过3000个,6亿人次观众走进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471个革命遗址、纪念场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省发布95条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共和国印记主题活动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革命文物红色故事在网络上热播,“纪念馆里的思政课”成为响亮品牌,抗战文物保护展示主题活动季正在进行中,引起各界热烈反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与革命文物亲密接触,深情回望历史,感受伟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卢绍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