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法治平安建设广东行|护企“出海”,广东涉外法治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通用语”

2025-10-31 10:00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黄慧诗、张菲菲

  编者按:法治与平安是广东社会治理与发展的重要根基。2025年9月,广东省委政法委邀请中央、省主流媒体开展“法治平安建设广东行”集中采访活动,全面展示“十四五”期间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基于采访成果,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推出“法治平安建设广东行”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全省广大群众真切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平安广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今天推出第二期《护企“出海”,广东涉外法治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通用语”》,展示广东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

  “当前全球形势下,企业不出海就出局,只有出海才能开新局!”在2025世界粤商大会上,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呼吁,粤港企业凝聚出海合力,拓展全球发展版图。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2024年,广东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了1900多家非金融类企业,遍布全球96个国家,实际投资超过210亿美元。

  当粤商的朋友圈越来越广,“广东制造”遍布世界各地,广东涉外法律服务也在不断升级,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支撑。

  供需精准对接 

  法律服务挺在“第一线”

  “我们的产品在关税问题上频频被‘刁难’,该怎么应对?”“因当地团队未及时告知,我们错过了政策窗口期,如何补救?”“境外供应商未按时履约交货,能否在中国起诉?”……在今年广交会的涉外法律服务摊位前,前来咨询的外贸人络绎不绝。

广交会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

广交会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

  在广州市司法局的统筹下,这已是法律服务团连续第四年进驻广交会,累计提供超过2500次法律咨询服务。展会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也是最需要法律服务的“前沿阵地”。广东正积极探索在重大展会中建立涉外法律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

  今年第137届广交会上,肇庆市商务局联动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组建了涉外法律服务团,为参展肇庆企业提供涉外合同审查等“一站式”“全链条”的专业法律服务。不远处的深圳国际仲裁院已是第19年入驻广交会,累计处理纠纷近1500宗,推动大部分案件的海内外当事人现场履行。在“粤贸全球”系列展会中,广东省律师协会多次派出涉外律师随团“出征”,让参展企业能够安心逐梦海外。

  展会之外,广东各地也结合实际,将法律服务送至“最前线”。作为典型的外向型城市,东莞成立了全省首个“外商企业司法服务站”,并在32个镇街全面铺开。以灯具闻名全球的中山,则推出涉外公证服务新模式,聚焦投资准入、贸易摩擦、跨境继承等领域,已为500余家企业提供支持。

  当法律服务无限贴近交易现场,其价值得以充分释放。企业“出海”闯荡因此更有底气,更有保障。

  规则与国际接轨 

  把纠纷解决在“家门口”

  跨境商事纠纷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地域距离,更在于规则差异。过去,许多外贸企业面对争议往往需远赴境外解决,容易陷入被动。如今,外贸企业有了更多选择。

  深圳国际仲裁院和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的设立,为企业“家门口”解决纠纷提供了物理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仲裁规则建设、广泛吸纳国际仲裁员,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使仲裁结果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获得认可。

  在这方面,广州仲裁委员会和深圳国际仲裁院各展所长。广州仲裁委员会先后发布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和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仲裁示范规则,有效填补了相关领域的规则空白。同时,广仲创新适用“3+N”庭审模式,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内地、香港、澳门等不同法域的庭审规则,并同步推进“互联网+仲裁”模式,大幅提升了涉外案件处理效率。

  深圳国际仲裁院新一届《仲裁员名册》包含725名境外仲裁员,覆盖129个国家和地区,其受理的仲裁案件数量和争议金额持续位居全球前列。深圳国际仲裁院国际合作与发展处副处长迟文卉以一起中德企业纠纷为例介绍,德国企业最初要求在境外仲裁,但由于纠纷发生在中国,最终在中国企业的建议之下,选择在深圳国际仲裁院进行仲裁。

深圳国际仲裁院

深圳国际仲裁院

  迟文卉指出,深圳国际仲裁院具有国际化的法人治理机制和仲裁员名册。该案中,中国企业选择了一名澳门仲裁员,德国企业选择了一名美国仲裁员,双方共同选定一名新加坡籍的首席仲裁员。三位仲裁员均具备中文审理能力,既熟悉国内法律,又具备境外专业背景,符合中外企业的预期,最终的仲裁结果令双方满意。

  “许多纠纷即便发生在中国境内,外国企业也不愿意选择在中国仲裁,是其对中国的仲裁机构不了解,对仲裁规则和仲裁员不熟悉、不信任导致的。深圳国际仲裁院的创新实践让他们了解到,在深圳有这样一家由特区立法保障的独立、公正的仲裁机构,有熟悉多国法律的仲裁员、与国际接轨的仲裁规则、仲裁裁决被境外法院广泛承认和执行。这样,外国企业能够更放心地在中国投资并解决纠纷,这才是对中外企业发展最好的护航,也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最佳体现。”迟文卉称。

  强化人才培养 

  激活涉外法治“一池春水”

  随着本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涉外法治的体系、机构与人才保障也需同步跟进,企业才能真正行稳致远。人才是涉外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广东发力的重点之一。

  当前,广东正实施涉外律师人才培养“粤律工程”,组建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库,吸纳涉外律师、仲裁员、调解员、公证员等各类人才,根据业务专长分类分领域建库,完善培养、使用、评价与激励机制,逐渐形成一支规模可观、结构优质的涉外法治队伍。

  广东省司法厅与广东省律师协会已联合举办28期涉外律师人才培训省级示范班,培训律师3000余人。培训班均向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开放报名,助力他们快速熟悉广东经贸发展热点特点,提升办理内地民商事法律事务的专业能力。“我希望发挥同时熟悉内地与澳门法律的专业优势,成为横琴与澳门两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桥梁。”一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代表表示。

2025年第一期广东省涉外律师人才涉外刑事专题研修班

2025年第一期广东省涉外律师人才涉外刑事专题研修班

  在吸引更多涉外律师“走进来”的同时,广东也积极支持本地律师“走出去”。目前,全省共有22家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45家分支机构,全省首家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已落户深圳前海,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彰显广东实力。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广东依托高校资源,强化涉外法治人才的前瞻性培养。中山大学开设博雅班、卓越法政人才班等融合培养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RCEP成员国知名院校合作,共同培养法治人才;深圳大学则与实务部门及企业合作,设立合规方向法律硕士项目。

  涉外法治既是国内法治在涉外领域的延伸,也是参与国际治理的制度基石。每一项举措与创新,不仅为涉外法治建设写下生动注脚,更寄托着对企业“乘风破浪”的深切期待。

  当前,“广东制造”走向全球,粤商发展版图持续拓展,涉外法治力量护航每一次跨越山海的共赢合作。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慧诗 张菲菲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校对:梁洁萍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