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财青年以影像行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助力打造美丽乡村走廊

2025-09-05 19:42 来源:南方网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群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00后”青年,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返”历史现场。

  广东财经大学一支名为“惠影廊乡”的青年实践团联合“双百行动”驻惠阳区服务队,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时代号召,深入著名革命老区——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以“网络强村”为破题之笔,通过影像行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实践团深度参与了惠阳地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将军故里·红色客乡”美丽乡村走廊的宣传建设,为这片红色热土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澎湃激昂的青春力量。

广东财经大学“惠影廊乡”百千万实践团

广东财经大学“惠影廊乡”百千万实践团

  2025年是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时刻。惠州市迅速行动,依托秋长街道“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的深厚底蕴,规划了总投资1.7亿元的“将军故里·红色客乡”美丽乡村走廊。这条走廊以叶挺将军纪念园为核心,串联起荣获“国家级红色美丽乡村试点”的周田村等特色村落,旨在打造一个融合红色教育、客家文化、侨乡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高地。

  如何让沉睡在老屋中的红色故事“开口说话”?如何让深藏于巷陌的客家风情“走上云端”?如何让传统乡村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这些现实挑战,正是广东财经大学的年轻学子们带着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前来探索解答的时代课题。

“将军故里·红色客乡”美丽乡村走廊标志性建筑

“将军故里·红色客乡”美丽乡村走廊标志性建筑

  面对课题,这群年轻人并未空谈,而是展现了“Z世代”的独特解决方案。他们以“网络强村”为抓手,围绕“一廊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理念,创新性地设计了四条“将军故里·红色客乡”美丽乡村走廊主题线路,通过骑行重温红色足迹,借助影像解码乡村振兴的密码。他们用镜头捕捉百年围屋的青瓦,定格叶挺故居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全方位的影像采集,吉隆坡王叶亚来、东江纵队抗日历史、香港秘密大营救等扣人心弦的故事,被巧妙“翻译”成更具网感、更易传播的数字语言。团队先后拍摄制作了百余张影像纪实图片、四部文旅宣传短视频、三个H5融媒体产品及一系列图文报道,让厚重的历史在云端“复活”,走进了更多年轻人的视野。

  在红色文化之外,团队还将镜头聚焦于“百千万工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策划制作了抖音短视频、小红书图文笔记等一系列可视化产品,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宣传矩阵。这些产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述了秋长“红色+客家”的文化故事,极大提升了“将军故里·红色客乡”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侨乡文化”地标 叶亚来故居

“侨乡文化”地标,叶亚来故居

  这支由专业教师指导,由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多层级团队,充分发挥新闻传播、数字媒体等专业的优势,在田野间展开地毯式的调研考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实践活动有效推动了青春智慧“下乡”与乡土人才“上网”的深度融合与双向奔赴,更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团队指导老师吴雁指出:“我们将分散的线下资源,借助镜头语言的重新叙事,进行整合与活化,构建起一个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文旅生态系统。”此外,团队通过精准的视觉传播策略,进一步推动“文化活村、产业兴村、环境美村”目标的实现,为文化自信建设和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文经济实践样本。

“惠影廊乡”百千万实践团田野工作

“惠影廊乡”百千万实践团田野工作

  

红色革命传统村落——秋长街道周田村

红色革命传统村落——秋长街道周田村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类似秋长街道的乡村,在数字浪潮与青年智慧的共同赋能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当代中国青年正以昂扬的姿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篇章,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走在前列注入强劲的青春动能,贡献坚实的智慧力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林涛

  通讯员 吴佳荣 王晨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林涛   校对:梁洁萍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