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广州正聚焦重点区域,统筹资源力量,坚持以快制快集中攻坚;保障防控区群众的生活和就医等需求,及时回应关切,凝聚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
志愿者:同心抗疫 守护美丽家园
在海珠区客村,志愿者宋永亮正穿梭在狭窄的握手楼巷道里,为居民送上物资。
最近,他在网格微信群里看到求助信息,称有聋哑人士不会网购下单、面临食物紧缺的困难,收到信息后他立刻前往摸查。
之后,宋永亮和志愿者们每天都为这家人送快餐上门,有时外卖延误或没法及时配送,志愿者们也会把自己的食物先给他们送过去。
宋永亮所在的网格小组里,有30多位像他这样的志愿者。从10月28日起,搬大米、扛煤气,穿梭于城中村的小巷中就成了他们的日常。
“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首次在广州海珠投入使用
目前广州海珠区的疫情形势相对复杂,考虑到尽量缩短标本运输距离,11月14日,位于广州国际采购中心的“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气模舱内配备两百台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设备,一个样本从进入到出结果最快为2-3个小时。
此次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进行检测任务的医护共有147人,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中山和惠州等地。
用“心”抗疫 “心晴热线”温暖呵护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多地开通、普及心理咨询热线。在广州开通的多条心理咨询热线中,其中便有华南师范大学的“心晴热线”。在封闭区之外,来自华师的志愿者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支援抗疫。
一个上午时间,他们已经接到了好几通跟疫情相关的心理咨询电话。
电话那头,有大学即将毕业的在校生对考研、找工作感到迷茫,也有不少高中生、大学生因为疫情封校无法出行感到焦虑,还有家长打电话咨询疫情期间亲子矛盾该如何缓解。不少参与“心晴热线”的老师,都是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前线的心理辅导“老兵”。比如现任“心晴热线”的电话咨询负责人袁杰,值班超过2000小时,义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近千名青少年学生解除心理行为问题困扰。
在“心晴热线”成立的2年多时间里,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其中,目前整个团队共300多名成员,其中三分之二为大学生志愿者。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记者:鄢婧雯 刘雅莹 谢平江 余欢 吴洪波 广州台
摄像: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