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样子?南粤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共产党员,他们是生死一线的守护者,冲锋在前,逆行而上,危急时刻显担当,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他们是乡村蝶变的领路人,躬身耕耘,播撒科技星火,以初心点亮乡村,为乡村注入蓬勃生机。
雨夜拍门救57人
“这水怎么又黄又浑,还带着泥沙?”6月15日凌晨,台风“蝴蝶”带来的暴雨已持续数小时,一束手电筒的光照在河流里,浑浊泥水让广东茂名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村委委员刘名芳瞬间警觉。
“要争分夺秒,大家平安了才叫做平安。”刘名芳和村镇干部们顶着倾盆大雨,挨家挨户拍门呼喊,敲铜锣、摇报警器、逐户背出残疾老人。凌晨3点,三个自然村的25户57名村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一小时后,5000立方米土石轰然倾泻,房屋瞬间被掩埋,57条生命因此获救。
这场“教科书式避险”背后,是基层应急体系的实战检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知识培训时,刘名芳认真记录培训要点,密密麻麻写满笔记本,才得以在今年防汛抢险中敏锐察觉险情,第一时间上报,从巡查到转移群众的每个环节都堪称完美。
“不是我个人功劳,是大家一起奋力施救。”刘名芳认为,赞誉不属于她一个人,作为基层党员,只要力所能及就一定在第一线为群众服务。中和村党支部书记曹木生表示,刘名芳对待工作就像上紧的“发条”,干劲十足。
惊魂5秒火海救人
5月1日,韶关始兴县太平镇永安大道路段发生车祸,一辆侧翻的三轮车燃起冲天大火。浓烟裹挟着火焰吞噬驾驶室,驾驶员吸入浓烟后昏迷,被变形的车门死死卡住,情况紧急。
广东韶关市始兴县沈所镇农业农村办主任钟威路过见到事故场景,发现三轮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已经碎掉,司机的头被卡住。他立即冲进火场,但被巨大的火焰吓得后退几步。
经过简单评估,他认为火势相对安全,没有爆炸风险,再次冲进火焰里,将车窗大力推上去,徒手掰开车门,拖出昏迷的三轮车司机。钟威把司机拖移至路边的公交站台后,整辆三轮车爆燃成火球。
“我看到那个驾驶舱有烟冒过来,感觉是快要起火了,我就没想那么多,我感觉救人就那一瞬间了。”钟威还记得,打120电话时手一直抖动,120接通后大脑一片空白,过了一会才开始讲事故的情况。
运动手表的心率曲线显示,救人那一刻他的心率从90次/分钟飙升至151次/分钟。跳动的数字,刻录下共产党员最本能的担当。虽然回想起救人整件事情,钟威还会感到后怕,但他表示绝不后悔,如果重来的话他还是会去救人。
“我一个人做了什么不重要,但是我们很多人一起在干这个,力量就特别大,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钟威在接受采访中说出了基层党员心声,他认为火场中救人要归功于基层的工作经验和培训锻炼,相比起其他人,他救了一个人只是一件小事。
舵手书记让叠滘重生
端午节的佛山叠滘人声鼎沸,河道上一艘艘龙船划出完美漂移弧线。庞朝汉是“村头四坊”队的舵手,他坐船头精准读秒,把控漂移转弯的时刻、角度、节奏,为队伍赢得S弯漂移冠军。
庞朝汉的另一个身份是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宁可煲(撞)烂,不可扒慢”的叠滘龙舟竞渡哲学,是他作为基层党员振兴乡村的密码。他介绍,省委吹响“百千万工程”冲锋号以来,他带领大家秉承叠滘龙船的拼搏精神和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精神,打造龙船文化IP,全方位推动社区跨越发展,以“破局”之策激活乡村。
“叠滘曾经黑臭的河道,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的推进下得到彻底治理。”庞朝汉介绍,经过清淤截污,终于还村民一条水清岸绿的端午龙船漂移赛道。
庞朝汉坚持身体力行传承龙船漂移文化,通过短视频、直播推广叠滘龙船漂移大赛IP,让“速度与激情”相结合的龙船漂移成为端午节的“C位”,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叠北感受传统龙舟文化。据介绍,2024年,叠北两级集体经济收入2.22亿元。
为留住游客、挖掘消费潜力,庞朝汉提出利用村民空置房,打造“一河两岸”文旅新地标,为游客提供划龙舟、龙船饭等更丰富的体验。另外,他提出打造重点旅游线路,接下来将对电子厂、眼镜厂进行商业中心改造。庞朝汉表示,接下来将带领叠北社区持续深入落实“百千万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挖掘历史、传承文化”的思路,打造“产业、生态、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奋力书写“强村富民”新答卷。
绿美乡村带头人
“种下一棵树,守护一片绿,是党员干部的担当与责任。”作为党员和乡村带头人,广东阳江阳春市八甲镇官河村党总支书记廖高珍深知肩上的责任。省委部署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来,她因地制宜挖掘生态优势,打造绿美乡村,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
“我带领大家深入开展乡村绿化行动,因地制宜植绿增绿,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通过小而美的改造,塑造生态宜居新风貌,让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更强。”廖高珍坚守山村20年,带领村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种植苗木4000余株,为官河村的荒山野岭披上绿装。
“一定要让我们自己的碗里,装着我们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同时,她引入沙姜、辣椒、藿香、坚果、油茶等高价值作物,取代传统的花生和水稻作物,生态优势变发展动能。廖高珍的努力让官河村焕发新生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带领村民在绿色发展的致富道路上阔步前行。
廖高珍以建设绿美乡村、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为己任,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倾力关怀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村民邹基钊由衷赞叹:“廖书记责任心强,总是裹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不怕苦不怕累,为村里铺上了硬底化道路,出行方便多了!”
“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她坚定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乡村比原来更进一步,越来越美好!”展望未来,她将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种养项目,形成乡村振兴绿化产业链,推动家乡由绿向美向富跃升,共同绘就官河村更加美丽、富裕、和谐的崭新画卷。
为农民点亮田野“薯”光
在广东江门恩平市良西镇龙安塘村的田里,总能看到恩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驻良西镇龙安塘村第一书记官利兰的身影。她把办公室“搬”到田间,穿梭田埂为20万亩土地“把脉问诊”,查看农作物长势。
“土地是农民的饭碗,作为基层党员,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为农户、农民、种植业者服务。”官利兰每次下田,都会将农作物的情况记录在“中国农技推广”APP的工作日志里。
驻村两年来,她潜心农技研究,以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突破口推进乡村振兴。她推动良种良法落地,将学到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手把手传授给村民,为特色作物规范化种植提供“龙安塘方案”,盘活170亩“沉睡”农田。
“我大学学的是农业,毕业后也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业作出一点点贡献。”她学农为农,指导农户解决农作物疫病药害,挽回马铃薯晚疫病可能导致的数千万元损失。她发扬“敢闯敢试、务实奋进”的精神,创新推行订单种植新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村民种粮有底气、销售有保障。
“看见种的东西长得好,看见农户有好的收成,我也会心情好,累并快乐着。”官利兰表示,将坚守初心使命,继续扎根基层,以实干助力乡村振兴,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科技兴农的“薯光”照亮万千农户。
总有一道道红色身影挺身而出,他们是火海中的“孤勇者”、灾害中的“摆渡人”、弯道里的“超越者”、希望田野的“播种者”、绿美乡村的“绘画师”。他们步履不停,逐光向前,用创新和奉献服务群众,用理想和信念诠释共产党员的模样。
统筹:李琳
监制:申晨
策划:李润芳 张菲菲
记者:张菲菲 王子瑜
剪辑:张琪达
设计:武君丽
校对:梁洁萍 陈学德
鸣谢:央视《面对面》、南方日报、佛山传媒中心、韶关市融媒体中心、阳江广播电视台、阳江日报、恩平广播电视台、龙安塘村村委会、官河村村委会、叠北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