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制造业是广东的“起家本领”,未来还将依靠“制造业当家”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连日来,“制造业当家”成为热议话题之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响彻南粤大地。
潮州亦是如此——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确保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在未来,潮州制造业如何发力?潮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如何建设?对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就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为潮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立足·深厚的制造业基础
潮州因制造业而立、因制造业而兴,千百年来,历代潮人精耕细作、求新求变,淬炼出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等优秀精神品质。一批批企业家凭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敢于尝试、从无到有的创新精神,奠定了制造业的厚实家底,建立了一批特色专业镇,形成陶瓷、食品、服装、电子、塑料、不锈钢制品、包装印刷、水族机电八大传统支柱产业和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出口基地、婚纱礼服生产集聚地和服装跨国采购产业基地。
“潮州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一批富有特色的制造业产业,有些甚至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朝举说,“不仅如此,潮州还有以三环集团为龙头的电子产业、以凯普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华瀛LNG为代表的石化天然气产业等附加值较高的新兴产业等。”
近年来,潮州坚持前瞻性布局,一手抓陶瓷、食品、服装、不锈钢、水族机电、电子茶具等传统制造业,一手抓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清洁能源、安全应急等新兴产业,有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放眼潮州大地,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一座座产业园区集聚动能,形成了以枫溪区为龙头的陶瓷生产基地,以潮安区庵埠镇为中心的食品生产基地,以湘桥区为中心的婚纱礼服等服装生产基地,以潮安区彩塘镇为中心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以饶平县黄冈镇为聚集区的水族机电生产基地。
潮州不仅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还拥有港口等区位优势,在引领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方面具有良好条件。韩山师范学院潮州陶瓷产业研究所所长李毅介绍,潮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对台直航港口,拥有天然的深水良港、优越的腹地条件,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厚,适合发展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
“随着三百门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潮州港货运码头、亚太通用码头等一批港口设施项目启用运营,潮州临港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李毅说,“这也使潮州港成为商家投资开发的宝地。”
困境·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在这一背景下,潮州制造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在创新能力、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问题。
“潮州传统产业企业存在‘小散乱弱’的问题,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工艺技术落后、附加值低,且缺乏自主品牌,研发创新能力较弱。”胡朝举坦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及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除了自身高质量发展不足,潮州还存在自身发展不充分、经济总盘子太小等问题。”胡朝举说,如能充分调动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把经济盘子加快做大,才能力争实现有速度的高质量发展。
以潮州陶瓷行业为例,产业发展用地紧张,企业用地不足制约了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李毅此前一直关注潮州陶瓷产业发展情况。他认为,随着潮州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用地需求越来越大,用地紧张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如此,潮州陶瓷行业虽然有悠久的历史,然而从全球多个陶瓷品牌来看,潮州陶瓷还未形成自己的名片、未能形成品牌效应。”李毅一针见血地指出,“潮州作为一个中国陶瓷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最大的电子瓷基板生产基地,却出现了产品做出来,知道是中国产的,但不知道是潮州产的,更不知道是哪个企业产的尴尬现象。”
李毅坦言,“现在大部分企业走进了品牌建设的误区里面,以为只是需要注册商标就是建设品牌,却忽视了品牌文化、品牌价值,无法真正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形象,甚至有的企业多以贴牌生产为主,利润空间狭小。”
在李毅看来,造成潮州陶瓷地域品牌认知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是缺乏全局观念。潮州的陶瓷企业主要局限在技术层面,仍然满足于工业制造的路线,而缺乏从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包装、宣传、策划、推广、反馈等整个链条发展的思路。其次,产品的附加值低。潮州陶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于实用,无法迎合现在的消费观念,更多是仅仅在售卖陶瓷产品,缺乏品牌管理,没有跟消费者的生活品位、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产生深入链接。再者,潮州陶瓷企业规模小,而品牌建设往往是一个长期、持续投入的过程,这就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才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品牌建设方面。
以小见大,潮州陶瓷企业的桎梏也折射出了其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的困境。
破局·优化布局产业体系
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诸多痛点,潮州该如何破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胡朝举认为,不仅要夯实陶瓷、食品加工、婚纱礼服、印刷包装、不锈钢等传统制造业基础设施,而且要大力实施智能化生产,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让传统产业通过强化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技术改进等来提升产品质量、消除恶性价格竞争。
“与此同时,强化品牌建设迫在眉睫,对上述出口产业,潮州还可以将中国文化、潮州地方文化融入其中,这也是潮州乃至中国陶瓷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国际市场的有效方式。”胡朝举说。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和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胡朝举建议潮州因市制宜优化布局产业体系,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高质量发展政策,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集群,推进特色产业高端化,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此外,胡朝举还建议,潮州要做大做强以新材料、临港制造业、新能源和石化为主体的基础工业,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基础产业为新的增长点、以大产业先进制造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不断优化并逐步布局打造一个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重工业地位提升、轻工业地位突出、商贸服务业发达、自主创新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潮州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政府引导,李毅认为政府也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潮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当好服务员,绘制出发展蓝图,“一代接着一代干”。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需要有连续性,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办事,必须着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方动态耦合。”李毅说,即要以产业链转型升级锻压陶瓷产业有序生产,以创新链转型升级优化潮州陶瓷创新驱动,以价值链转型升级凝聚潮州陶瓷畅销品牌,通过搭建产业链转型升级、创新链转型升级、价值链转型升级同向发力、协同联动的模式,实现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当前,潮州港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和粤东粮油糖食品集散基地初具规模,为潮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多重政策叠加利好的大环境下,潮州在蓝色海洋经济带建设方面大有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更加明显。”广州航海学院教授葛春凤说,但也要留意到,潮州海洋经济发展体量较小,特色和显示度以及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度都不显著,发展中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桎梏。
对此,葛春凤建议,潮州要注重绿色低碳高起点推进海洋特色产业发展,比如海洋渔业示范区建设与海洋碳汇经济协同推进,与水产冷链物流、内外贸易联动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链,促进潮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深潮帮扶协作机制,学习借鉴深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借鉴深汕合作模式,主动推进深潮共绘海洋高质量发展规划图、施工图,共建临港产业园等重要平台,共兴临港海洋产业集群,共享资源优势及发展成果。
“没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包括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及高速发展。”胡朝举建议,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具体包括潮州与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汕潮揭都市圈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潮州市内道路桥梁、通信、排水及水环境治理、电力设施、管道天然气、垃圾处理、医疗及教育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过去10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潮州常住人口持续下降,特别是青年人口流失加剧。“缺乏年轻人才就缺乏创新能力、缺乏资金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缺乏充足的、高质量生产要素供给。”胡朝举说。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把握政策与机遇叠加期,厚植人才发展土壤,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潮州要如何以高质量人才工作助推潮州高质量发展?
韩山师范学院教务部副部长、副教授蔡梦虹认为,潮州目前人才工作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建议加快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必须不断激发各类高层次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聚人才之力跑出发展加速度,力争抢占城市竞争新赛道。”蔡梦虹说。
在蔡梦虹看来,其一要发挥人才“助推器”作用。通过抓好党管人才、抓好人才引育、抓好服务保障、抓好队伍建设、抓好表彰激励、抓好推介宣传“六个抓好”发挥人才“助推器”作用,为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其二,发挥人才“孵化器”作用。大力扶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顶尖、杰出和领军人才,形成以顶尖、杰出和领军人才带动团队、以团队支撑行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三,发挥人才“智囊团”作用。通过组织专家团队攻关、开展重点课题调研等形式,产出优秀成果,为市委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其四,发挥成果“转化器”作用。将人才创意、科技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真真正正实现创新驱动。
培育高质量人才,高质量的教育是关键一环。在蔡梦虹看来,高等学校作为创新高地对技术创新发展发挥着主阵地作用,发挥在潮高校和职技院校的主阵地作用以及入选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政策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她表示,韩山师范学院将围绕潮州市“千亿”产业集群工程、九大战略性产业集群构筑学校科学研究人才高地。面向潮州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平台,打造潮州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此外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产业高技能人才,发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立交桥作用,深化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的职业教育新机制,为潮州培养产业高技能人才。
蔡梦虹说,在精准对接潮州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方面,韩山师范学院将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在产业学院框架下继续举办五年一贯制产品设计班、3+证书中职升本班,基于大师工作室进行现代学徒制探索,举办“3+1”微专业班(如三环班、松发班、凯普班等),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低空飞行+、STEAM+等更为灵活的“专业+微专业”育人模式,为在地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支撑潮州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